重庆三峡学院2016年教学工作计划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学校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年,教学质量提升年。
一、指导思想
2016年以“一二三四五”为教学工作指导思想,即把握转型发展一条主线,厘清建设思路,做好学科专业调整;坚持两个围绕,秉承“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理念,坚持“学科牵引、应用为本”;明确三个目标,以“通过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培育优秀教育成果,探索一流本科教学”为目标,有序推进教学工作;注重四个突出,规范教学运行、强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打造教学特色;抓好五个重点,以特色(试点)专业、课程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改革、校地行企合作为重点,努力开拓教学工作新局面。
二、教学工作思路
按照学校“十三.五”规划、学校工作计划和转型方案要求,以审核评估为中心,以提升学生能力为本位,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建设特色专业为重点,以实施教学改革为动力,以规范教学管理为保障,着力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一批特色专业(群)及一批优质课程,提升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三、强力推行三项改革
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不断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各专业特点、学生需求及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凝练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好卓越人才培养试验班及校校(地)联合培养人才工作,积极开展本科学生辅修专业及双学位工作,鼓励1-2个专业推行双语教学模式(ESP专业英语课程原则上由外国语学院承担)。
2.强化课程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课程建设是根本。针对目前课程建设的不足着力开展以下工作: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4月份组织验收并上网;计划引进10-20门优质在线课程充实通识课程;建设10门校本MOOC等在线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英语、大学体育、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积极组建课程教学团队,评选10-15个校级优质教学团队。
3.落实考试改革
专业核心课程采取学校随机抽取进行教考分离;部分公共基础课程实施学校统考;积极推进部分其他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强化考试改革项目物化成果。
四、认真落实八大任务
1.竭力开展本科教学审核评估
根据审核评估方案,结合四个符合度要求,逐一做好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的各项内容,力求教学状态有新气象,各类支撑材料充实齐全,近2年的教学档案规范完整。
2.扎实推进特色专业建设
按照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和学校转型发展的要求,各二级学院做好各专业建设方案,扎实开展校级特色(试点)专业及特色专业群的建设工作,为推荐市级特色专业及特色专业群打好基础,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本年度加大力度建设好1个国家级卓越人才专业,4个市级特色专业,1个市级特色专业群,5个校级特色(试点)专业;遴选4-6个校级特色(试点)专业,1个校级特色专业群,力争申报1-2个市级特色专业,1个市级特色专业群。
3.加强应用型教师建设
教务处、人事处通力协作,确定应用型教师标准,制定应用型教师聘用办法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引导教师到行业企业学习锻炼,引进高质量校外兼职教师,组建应用型教师教学团队,改善应用型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现状。各二级学院制定相关计划,全面落实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力争本年度应用型教师比例达到20%。
4.深化校企合作
通过多种方式,各专业与行业企业签订协同育人协议,建立适应各专业人才培养所需求的校内外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保证教师、学生良好的实习实训环境,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训实习环节落地,提升师生实践能力。
5.积极开发原型教材
鼓励教师开发5-10门优质原型教材,主要包括技术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及地方特色教材,提升校本教材的数量和质量。
6.强化实践教学工作
加强硬件平台建设,力争新建校级实验(含虚拟)教学示范中心5个,工程训练中心2个;注重内涵建设,依托实验室、实验示范中心及基地,认真落实学校实验(含开放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管理等实践教学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实践教学项目化综合改革,做好项目论证、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在全校范围积极开展开放实验,让更多的学生在课余参加实践活动,强化动手能力;着力破解实验、实习、实训条件不足,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切实提高实验、实习、实训的教学效果。
7.合理配置教学资源
针对教室、实验室(含中心)、教学场地(含体育场地)、网络等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管理粗放,共享能力不足,特色不明显,不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等问题,更新管理观念,理顺管理机制,规范管理行为,着力发挥各种教学资源的功能和使用效率,充分体现教学资源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保障作用。
8.抓好学生转学、转专业工作
认真领会落实重庆市及学校有关转学、转专业文件精神,坚决杜绝学生以各种不正当理由转学;严格学生转专业条件,做到既以学生为本位,又不违规操作,通过转专业促进各学院制定专业规划,搞好专业建设,凸显专业特色。
五、努力实现“四化”
1.教学工作标准化
不断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应用型师资、专业能力、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等标准,实现教学工作有章可循,目标明确,运行有序,保障有力,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2.教学管理信息化
逐步完善教学管理系统各项功能,特别是教务管理平台(含实验管理)、教材管理平台、教学资源平台、教学状态数据库平台等重要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3.教学过程精细化
建立教学质量的总结分析机制,要求报送考试改革、见习、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改革等工作推进方案,对课堂教学、考试、实验、见习、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进行质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各专业及学校年度教学质量报告。通过质量分析,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有效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4.教学效果最优化
树立教学工作的正确导向,提升教师的能力素质,完善对各教学单位及教师的考核、考评机制,创新激励机制,组织丰富多彩教研、教改、竞赛及培训活动,积极开展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申报立项工作,启动高质量教学成果的培育工作。通过专业竞赛、科技创新竞赛、创新创业竞赛等丰富大学生第二和第三课堂活动,增强各单位与个人从事教学工作的内驱力和积极性,促进教学水平上台阶,教学质量上档次。
附件: 2016年重点专项工作安排表
教务处
2016年2月26日
附件:
2016年重点专项工作安排表
序号 |
专项工作 |
启动 时间 |
完成 时间 |
责任科室 |
负责领导 |
1 |
制(修)订、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
3月 |
12月 |
各科室 |
陈立万 |
2 |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 |
3月 |
12月 |
教师能力发展中心 |
赵翔宇 |
3 |
2016校级教学成果奖评选 |
3月 |
7月 |
教学建设科 |
赵翔宇 |
4 |
在线课程建设 |
1月 |
12月 |
教学建设科 |
赵翔宇 |
5 |
课程标准定稿 |
2015年 3月 |
4月 |
教学建设科 |
赵翔宇 |
6 |
校级第三批教学团队立项与建设 |
3月 |
6月 |
教学建设科 |
赵翔宇 |
7 |
第二批校级“卓越人才”计划立项 |
2月 |
长期 |
教学建设科 |
赵翔宇 |
8 |
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实训中心建设 |
3月 |
7月 |
实践教学科 |
谢 昆 |
9 |
实施双学位工作 |
3月 |
长期 |
教学运行科 |
谢 昆 |
10 |
核心课程试行教考分离 |
3月 |
7月 |
教学运行科 |
谢 昆 |
11 |
学生教材购买方式改革 |
3月 |
7月 |
综合管理科 |
陈立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