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教务处
学校首页|部门首页|部门概况|机构设置|综合管理|教学运行|实践教学|教学建设|政策法规|教师风采|下载中心|处长留言板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教学建设>>教学建设管理>>正文
 
重庆三峡学院关于制定课程标准的实施意见
2015-07-19 16:05 jw005  未知

 

教务处〔201510
 
重庆三峡学院
关于制定课程标准的实施意见
 
 
各学院,相关职能部门:
课程标准是课程的核心。课程标准将为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评价与课程考试等提供直接依据。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定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定和管理,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1.体现实用性原则
课程标准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的要求进行编写,要充分体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能只凭编写人的主观想象,或只依据某一教材进行编写,更不能将教材的目录作为课程标准的内容提纲。
2.突出能力原则
以能力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组织教学、以能力形成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以行业、企业认可的能力指标体系评价学习成果。突出能力就是要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着眼于探索建立理实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程实践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
3.以学生为本原则
课程标准的制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现有经验为起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4.规范性原则
课程标准的文字表达要规范,技术要求和专业术语应符合行业企业统一的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力求文字严谨、术语规范、简明扼要,制定标准应按学校提供的统一格式进行,个别特殊课程可对统一格式进行调整。
5.可操作性原则
课程标准的各项内容和要求应清晰明确,尽可能具体化、可度量、可检验,便于任课教师参照执行。
6.创新性原则
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约束,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满足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的需求。
二、课程标准的制定程序
1.课程标准的制定由课程所属学院负责,在系主任或课程组负责人主持下,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讨高等教育理念,贯彻学校制定课程标准的各项原则,准确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提出课程标准编写的基本思路。
若涉及到课程改革或新课程开发,要在专家研讨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由相应专业的专、兼职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组以团队工作的方式完成课程标准设计工作。
2.课程标准应由对课程有研究、直接从事课程教学的教师负责起草,系主任负责组织相关教师、企业技术人员,集体讨论修改,形成课程标准初稿。各学院组织由行业企业专家参加的课程标准审核专家组对课程标准初稿论证审议后,院长审批签字报送教务处备案(以专业为单位按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课程顺序装订,包括封面、目录、内容等),学校发文公布。
3.教务处就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和管理要求进行宏观指导,对需要统一的部分,做出明确规定,协调课程之间,学院之间的关系,确保制定工作顺利进行并达到质量标准。
三、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及格式
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开设的课程(包括实践教学环节),均应制订课程标准。不同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及格式要求参见附件。
四、课程标准的执行和管理
1.课程标准是学校具有法规性质的基本教学指导文件,必须严肃认真执行。各学院要认真依据课程标准,选用教材或编写教材,建设课程教学资源,组织实施教学,进行教学评价。
2.任课教师应理解并掌握课程标准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任课教师应让学生了解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在执行课程标准时,在保证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允许根据当时的培养要求和教学内容的发展变化,有一定的灵活性。各教学系在执行课程标准遇到问题应及时向学院领导和教务处报告,研究并妥善解决。
3.各二级学院和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应对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组织经常性检查,学期初、中、末教学检查时,将课程标准执行情况列入检查内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课程标准的完善与优化须经过多次实践检验和修正。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要求适时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对课程标准需要进行较大幅度调整时,各学院需向教务处提出修订申请。课程标准的修订原则和程序与制定的要求相同。
五、制定课程标准应注意的问题
1.课程标准应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专业培养目标是通过课程实施来实现的,课程标准必须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如课程标准脱离了培养目标,也就失去了意义。
2.应将职业道德与综合素质培养纳入课程标准。在人才培养上,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因此,课程标准不能只规定知识和能力标准,而应将素质培养纳入课程标准之中,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要融入相应的素质教育内容以及应该达到的具体要求。
3.课程标准应是合格标准,而非选拔标准。课程标准的制定不应过分强调选拔与淘汰,而应强调提高学生的能力,帮助不同程度的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课程标准应理解为课程的基本要求,应有一定弹性。为学生提出一个基本能达到的学习要求,使其在个性上能得到一定张扬。
4.课程标准应面向未来。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及其能力结构,应随着市场的发展不断调整和深化,把发展潜在能力与获得技能结合在一起,体现行业、企业主流技术、核心技术,介绍行业、企业的先进技术、未来技术。
5.课程名称要规范,不能随意简写,要区别教材名称与课程名称的关系,不要随意将教材名称作为课程名称。课程名称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
 
附件:1.“理实结合”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
2.理论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
3.实践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
4.编写课程标准的格式要求
5.课程标准编写汇总表
 
        教务处
     2015513
关闭窗口
  通知公告
· 关于2022年秋季学期学... 09/29
· 关于2022-2023学年第一... 09/26
· 关于组织2022年第2次换... 09/22
· 关于2022年下半年全国... 09/22
· 马工程教材目录(2022... 07/13
· 重庆三峡学院第二学士... 06/06
· 重庆三峡学院2022年退... 05/13
· 关于公布《重庆三峡学... 05/12
  热点文章

版权所有:重庆三峡学院 地址:重庆市万州区沙龙路二段780号,重庆市万州区天星路666号。 
Email:  电话:023-